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喀什夜市吃透透




在喀什的日子巧遇伊斯蘭教的齋戒月,應是此行最大的意外收穫。在齋戒月,穆斯林會在日出前吃喝東西,補充體力,等到太陽升起後,直至太陽落下前,他們是不吃不喝的,以喀什夏天的日出約在早上六點半,日落卻在晚上十點之後,需要忍受飢餓口渴16小時,就能了解到信仰的偉大。因為我們住的青旅在艾提尕爾清真寺旁,屬於喀什的老城區,基本上附近都是維吾爾人在活動,附近的餐館也因齋戒月的關係,都呈現歇業情形,如果想要出去覓食的話,基本上是要走到漢人區,才有餐館可供選擇,但要到漢人區,需要走個15分鐘以上的路程,通常我都是白天在青旅吃哈密瓜、西瓜以及馕等乾糧,等到晚上再去暗藏眾多當地美食的維吾爾夜市。

維吾爾夜市就在艾提尕爾清真寺的對面,白天這兒是一般的小市集,要見識到夜市的真面貌,你就必須有耐心地等到10點以後,我們估計夜市開始營業的時間,約是當天清真寺的阿訇宣布最後一次禱告時,聽到阿訇在廣播大家集會禱告,準備啟程去逛夜是就準沒錯。開齋前的清真寺附近是相當地熱鬧,小朋友在廣場前踢球;穆斯林趕往清真寺做禮拜;飢餓口渴一天的人們,聚集在夜市尋覓今天能祭五臟廟的美食。



時近日落,夜市已聚滿了一群想要滿足口舌之欲的人們,擠滿了本就狹隘的街道,又有一大群的汽車與電動機車在街巷裡穿梭,就能想像夜市是有多擁擠與混亂,不過這也阻止不了我們已經一天未進食的胃,尤其身邊到處都充滿了美食,豈有不開"葷"之理。夜市裡的美食,真的是五花八門,有烤肉串、拌麵、馕坑肉、烤全羊、切糕、酸奶水等等,喀什最道地的美食,在這裡都找得到,而且擠在人群中吃東西,真有點回到台灣夜市的感覺,只不過這裡不僅離台灣十萬八千里,周圍人們的面孔也是大相逕庭。

喀什最有名的甜點美食莫過於"切糕",切糕原名為"瑪仁糖",因為在中國內地散裝販賣為大塊狀,需要切成小塊狀來零售販賣,因而就有切糕這名稱來由。說到這切糕可不因為它被切得小小塊在販賣就瞧不起,它可是價值不斐的甜點,小小一塊的切糕就要3~5元RMB,它是利用乾果和糖稀去壓縮製造而成的,我覺得吃起來的口感和花生糖有點類似,是個不錯吃的小甜點,而且切糕易於儲存,也是伴手禮的好選項,不過吃切糕時,記得配點茶來喝,切糕對我們台灣人來說,味道還是偏甜的。

馕坑肉有"到了喀什不吃馕坑肉就算白跑一趟喀什"的美譽。馕坑肉起源喀什,作法是用烤馕剩下的碳來烤製羊肉,烤完後再浸入湯汁下去滷煮,滷煮時也會把馕一起下去煮,吸飽湯汁的馕口感更加美味可口,不會在像一般吃馕因太乾,必須配杯奶茶做搭配,不過我覺得馕坑肉整體還是偏油,必須配點能去油解膩的茶類,不過維吾爾人沒這個習俗,我們也只能順應當地文化。

維吾爾人來逛夜市,少不了喝點飲品解解渴,最受喜愛的是擁有眾多口味的XX水,有酸奶水、藍莓水、芒果水等等。酸奶水作法很簡單就是把酸奶加水去稀釋,味道偏淡,老闆會拿著勺子在一大鍋酸奶水上不停地做呈、放的動作以及配合叫賣聲來吸引客人,想要品嘗一杯的客人,和老闆示意一聲,老闆會把桌上已呈好的酸奶水倒一杯進入大鍋子,在幫你呈一杯新鮮的酸奶水給你,我覺得維吾爾人把酸奶水擺好幾杯放在攤販前,也是一種招呼生意的方式,就像台灣有些餐廳會把當天的某些菜餚擺出來給顧客看一樣,不過飲料店如此做確實是少見。其他眾多水果口味的飲品,則是用水果色素下去調出來的,味道也是偏淡,不過在夜市站著喝一杯酸奶水,卻是體會當地文化的最佳方式。


烤肉算是在夜市最多攤位都在販賣的一道料理,有烤羊肉、烤羊雜、烤鴨肉、烤全雞等等,你想得到的非豬類烤肉都會在這出現。我最喜歡的是烤鴨肉,夜市裡大約有3~4家在賣烤鴨肉,價格皆2RMB一大串,每家客人都差不多,分不出其中的箇中差異,沒像台灣夜市即使是賣相同的東西,還是會有一兩家的老店生意特別好。烤鴨肉串相對於整個新疆,在喀什是常見的,吃下去鴨肉非常多汁,鴨肉也相當地嫩,會讓人有一串接一串的魔力,不過一串鴨肉相當地有份量,正常人可能吃個3~4串就會飽了。

烤全羊是我覺得夜市裡最有黑暗料理氛圍的一家小販,攤販上擺著一頭剛烤好的全羊,感覺是挺氣派的,也滿多客人圍住這家小攤販,感覺就是夜市裡很火紅的小販之一,我們因此也跑去和他買了一些烤全羊來吃。沒想到羊肉有蠻多都還帶有血水,大約只烤到5分熟的狀態,基於不浪費的原則,我們還是硬著頭皮把它嗑完,沒想到隔天,我的肚子就很不舒服,不知道是羊肉還是在夜市吃太多的錯,只能說出門在外,吃東西還是多留心注意下,不要因為自己是鐵胃就什麼都不在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