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恩和俄羅斯民族鄉



恩和,曾經陌生的名字,是我無意間在YHA官網看到的地名,在這遙遠的村莊隱藏著一家青年旅社,我抱著好奇的探索心一步一步從遠方尋來,想一瞧這藏身在呼倫貝爾草原和大興安嶺交界秘境的村莊是有何魅力,能吸引遠方的遊人不斷來這兒拜訪。從海拉爾到恩和需要先坐班車至額爾古納(拉布達林),再轉去恩和的班車,一天只有兩班車會進到鄉村裡,必須先算準從額爾古納到恩和的班車時間,免得向隅。我們到恩和已時至下午四點,一整天幾乎都耗在坐班車上,不過這是來中國旅行的常態,在外旅行有一半時間以上耗在交通移動上是很正常的,這可能是生活在台灣的許多人所無法體會的,不過我已經感覺稀鬆平常。下車時,我們遇到了一位瀋陽來的大姊,年近半百,還背著背包到處旅行,到處到青旅當義工,生活過得可精彩豐富,希望我到她那年紀還能維持這種對旅行的熱情。大姊也和我們在找村子裡的那家青旅,歷經龍門客棧式的指示後,我們在村子的一角找到了青旅。

青旅坐落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六月的野草濃郁芬芳恣意撒在草原,草原上有牛羊正在吃草嬉戲,牧民在一旁的樹蔭乘涼打盹,一切是如此地祥和,在這兒的生活真的是無憂無慮,沒什麼生活的壓力,是一個適合人們遠離城市喧囂的好地方。剛下車時我還很納悶為什麼都沒見到遊客,難道今天恩和只有我們三個遊客嗎?到了青旅,我才發現我錯了,大廳已坐滿了正在發呆聊天看草原的遊客,大廳的擺設是我蠻喜歡木屋小資風格,非常適合人們在這兒喝杯牛奶或咖啡發呆上一天,這好像也是很多人來恩和的目的之一:放鬆自我。到了青旅,我們的小隊又加入四位驢友,兩位女研究生來呼倫貝爾是獻給自己的畢業旅行,在滿州里時,又在青旅內撿到一位青旅的義工一起同行,青旅義工則是趁著畢業前夕的空檔在滿州里的青旅做義工,把義工這段經歷,當作自己的畢業禮物;最後一位是計畫出來流浪許久的女孩,她計畫要一路遊到西藏,因此我們的隊伍從3人瞬間膨脹到7人。






暮色已晚,我們由女研究生帶路,帶領我們去前村長家吃飯,村長家是典型的俄羅斯"木刻愣"式建築,現在恩和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改做旅遊接待的農家樂了,村長家也不例外。一進飯廳,就感覺到濃濃的俄式風格,牆上貼滿了村長家的家族合照,照片裡的人外觀和俄國人根本沒什麼兩樣,村長說他的叔叔現在人還在俄羅斯,只會說俄文,不會說中文,是個道道地地領的俄羅斯人,前不久還曾去拜訪過他。村長的爺爺是中國人,奶奶則是俄羅斯人,所以村長算是有1/4的俄系血統,屬於"準俄後裔",這在中國稱為"俄羅斯族",目前俄羅斯族有約1.5萬人,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集中在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地區以及新疆的伊犁、阿勒泰、塔城等地。

來拜訪俄羅斯族,不免俗地要來品嘗俄羅斯風味菜餚,我們點了好多樣的菜,如葛得列克、包菜捲、俄式醃菜、小雞燉蘑菇等。我最喜歡的莫過於葛得列克這道俄式料理,聽名字就很有俄式風格,它其實是用牛肉餅和馬鈴薯塊一起下鍋燉煮,簡單的做法和食材,卻隱藏著舌尖上的美味,馬鈴薯塊燉得恰當,軟硬適中,咬在口中有種扎實的口感;牛肉餅先炸後燉,把牛肉的鮮嫩都逼出來,咬起來不會太老太乾,是一種多汁的感覺在口中發酵。除了葛得列克,我也推薦大家來這一定要嘗嘗俄式醃菜,這裡的人會把蔬菜、大蔥、尖椒捲在一起,淋上特製的醬汁,吃起來辣中帶鹹,口中還會充滿大蔥的味道,是喜愛天然素食的人不能錯過的一道料理。夜晚就在大快朵頤俄式料理,以及聽村長說故事的節奏中緩緩畫下句點。

臨走前,村長提醒我們下次記得要"帕斯喀節"再來,帕斯喀節即東正教的"復活節",是紀念"耶穌復活"的日子。節慶前,人們會只吃素,不吃葷,戒除一切的生活娛樂,據說是因為這段時間耶穌還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關係,到了節慶能夠"開齋",人們會穿上傳統民族的正式服飾,開始去親戚朋友家上門祝賀,表達他們對這節日的欣悅之情,帕斯喀節其實很像是華人的春節。為了款待來上門祝賀的朋友,家家戶戶也會準備"比切尼"(麵包糕點)和煮熟的雞蛋,在雞蛋上涂某上各種的顏色,用來送予前來拜訪的朋友表示感謝,主人若一時興起,也會和客人一起玩雞蛋遊戲。俄羅斯族也是個愛好音樂舞動的民族,帕斯喀節這天大家也會聚在一起跳舞,彈七弦吉他、"巴拉拉依喀"(三角琴),拉起"巴楊"(紐扣式手風琴),唱起俄羅斯的老歌曲,整個小村沉浸在歡愉的氣氛中,狂歡直到深夜。



隔天,告別在青旅遇到的驢友們,我們和瀋陽大姊去村子內喝牧民現擠的牛奶,純淨無添加,一邊喝牛奶一邊看遼闊的草原大地,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早上我們預計要爬到村子旁的山丘上去俯瞰草原,路旁有些零星的牧民在詢問我們有沒意願要爬馬上去,不過都被我們拒絕了,我們要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慢慢地往上爬,不過我們卻選到一條不好行走的路,停在半山腰,真是上下皆為難阿,費了好大的勁,我們終於爬到山丘頂部,頂部是一大塊平坦的草原,長滿了野花、森林,景色美不勝收,往上爬的艱辛都值得了。六月的恩和已是野花芬香的季節,不過太陽也同樣曬人,難怪很多旅客都選擇在近中午時分躲避在青旅休息。

待了3天,是與恩和這個小村告別的時刻,這天早晨我刻地意早起,要來看被雲霧壟罩的草原,感覺起來與平常艷陽高照的大草原有些許不同,雲霧間隱含著些許神秘的氣息,昭示著這塊大地還有很多我們不知的秘境等待我們去挖掘了解,只要有機會,一定要去那些秘境找尋被人們遺忘的瑰寶。離開恩和,代表我們離開呼倫貝爾地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下一站是邊境城市-滿州里,一路向西,繼續譜寫這段流浪旅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