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漫長的蒙古行後,我們搭上從呼和浩特到銀川的火車,繼續往西前進。一到銀川的第一個感覺,市區真的是頗新穎,看不太到老舊的建築物,街道也是中國少數的整齊乾淨,路上的人們穿著也都頗現代了,不會因為這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省會,就有一大推穿著傳統服飾的人們。我們住的青年旅館,是一家隱藏在高級住宅區的青旅,走得不是正規的青旅風,比較像是青年宿舍的氛圍,老闆感覺是一位文藝青年畫家,青旅內擺滿了許多小文青的擺設和繪畫的書籍、工具,聽說老闆是在銀川念書時,和女友一起開這家青旅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90後,真讓我們這些80後汗顏。青旅經營得頗有規模,在銀川已經有兩家店了,但最近老闆似乎想回他的故鄉-雲南大理回去開青旅,銀川的青旅會不會繼續營業也說不準。
辦理入住時,老闆看到我們的台胞證,就說:「樓下有你們的老鄉,等下可以去打聲招呼。」。對於我來說,在中國的內陸當背包客是很少遇到台灣人的,沒想到會在那麼小間的青旅遇到,真得是滿有緣份的。他們是三個現居南京的台灣人,因為工作休假或畢業前夕的空檔來北方旅行,他們上一站是西寧,下一站是呼和浩特,和我們走的路線是完全一模一樣的,在外旅行就是一直會遇到巧合。順著緣分,我們決定今天就和他們一起走,隊伍也瞬間從兩人擴增至五人的大隊伍。聽從老闆的建議,我們打算早上先去寧夏博物館,下午去老闆強力推薦很有趣的水洞溝,晚上再去吃我一直想嘗嘗的烤羊腿。
寧夏博物館依照人類社會發展的先後順序,有系統地介紹寧夏這塊土地的發展史。整間博物館在介紹歷史這部分主要是針對西夏王朝去做深入的頗析,從社會、制度、文字、軍事的角度來一一拆解西夏王朝的發展,我最喜歡的是介紹西夏文字這部分,雖說西夏文字來源於中原文字系統,但卻進一步地深化文字和文字意思之間的關係,不過西夏文字普遍筆劃都偏多,真得是難為古時的西夏人。說道西夏王朝,就不得不提到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西夏王陵,館內有等比例縮小的模型介紹,可以讓沒機會去西夏王陵的你,也能對王陵有初步認識。當然,館內除了西夏王朝的介紹外,也少不了在地回族的民族特色介紹,透過鉅細靡遺的文字解說,能讓你對回族的家庭、社會、節慶、飲食等,有更加深入地瞭解。
水洞溝古人類文化遺址距離銀川市約19公里,行車約一小時即可到達。水洞溝是三萬年前人類的史前文名的衍生地,1923年考古學家桑志華、德日進對水洞溝進行第一次挖掘,出土了許多珍貴的遠古文物,也打破了當時"中國沒有舊石器文化"的跛論。水洞溝遺址現在除了設有博物館詳盡介紹遠古文明的文物和起源外,也有仿造當時的半穴居建築一比一建造了一個小型的水洞溝村供給遊客遊覽,裏頭還有旅遊公司聘僱的村民,模仿著遠古先民的生活方式,是一個相當有教育意味的小村子。
水洞溝可不只有考古文化遺址,旅遊公司把附近明代的古長城、藏兵洞、城堡、烽燧、墩台等軍事防禦建築都納入一體,形成了一個多元文化的旅遊景區,在輔以多項的娛樂旅遊項目,如騎駱駝、乘船、乘馬車、觀賞駱駝、乘駱駝車等,讓水洞溝不僅是一個文化保護傳承概念的地方,也是一個適合全家大小放鬆身心娛樂的場所,這也是為什麼青旅老闆會強力推薦我們來這裡的原因吧!在水洞溝,我也嘗試了身平第一次的騎駱駝,駱駝真的是非常溫馴地,騎在它的上面雖有點顛簸,也挺舒服的,而且在這兒騎駱駝也相當地實惠,20分鐘也就20RMB。景區內的地貌是雅丹地形,使這充滿雄渾奇特的荒涼峽谷景色,經歷了千萬年的風沙雕琢,使這裡集中了臥駝岭、摩天厓、魔鬼城等奇特的土林景觀,也產生了明長城、城堡、烽燧、墩台等軍事防禦的遺跡,受風沙侵蝕,遺跡的原貌已看不清楚,不過卻向世人訴說著曾經的雄偉偉大。
藏兵洞是電影《錦衣衛》的取景地,也是我覺得水洞溝最有趣的一個景點。藏兵洞是一個很大的地下坑道,裏頭以坑道為主體,亦有會議大廳、觀察口、居室、儲藏室、廚房、兵器庫、砲台、水景、陷阱等設施。走在藏兵洞裡就感覺進入了一個迷宮,裡頭的路四通八通,卻左右曲折,讓人摸不清自己走到那裏了,就能想像古時的敵人若進入了藏兵洞,走出來肯定要煞費苦心,更何況裡頭可是各種暗器陷阱都隨伺周圍,要活著出來可是難上加難了。除了迷宮般的坑道外,藏兵洞吸引我的是它那展示出來的陷阱設計,陷阱活靈活現地展示在我們面前,遙想當年敵軍闖進藏兵洞跌進陷阱的慘況,就不寒而慄,也佩服古人的軍事防衛的智慧,據說整個坑道可以讓士兵在裏頭抗戰半年,一切生活作息都在洞內完成,即使敵軍想要以水攻,坑道的設計也都比周遭的溝壑地勢來得高,能輕易地將水給排出,真的是由衷佩服古人的智慧。
結束了水洞溝的參觀後,我們風塵僕僕地返回市區吃烤羊腿,我們五個人一共點了四斤的烤羊腿來大快朵頤。吃烤羊腿需要自己拿一把像吃牛排的刀子,在一個巨大的鋼串上來切羊腿,烤羊腿的肉品嘗起來真的是不錯,能吃到羊肉的鮮、嫩、汁,而且寧夏出產的羊因為平時會吃一些藥草,導致羊肉的品質和其他地方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寧夏的羊肉在中國是挺出名的,真的是來銀川就要來吃烤羊肉準沒錯。晚餐過後,我們向三位旅居南京的台灣人告別,他們要坐晚上的火車前往呼和浩特,我們則待在銀川,繼續譜寫我們的銀川尋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