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從窗簾縫隙中稀疏灑進來,我睡眼惺忪的睜開眼,列車上已充滿熱烘烘的吵雜聲,原來整輛車廂的人都是要往敦煌,列車準時在早上七點駛進敦煌火車站,火車站是一個滿新穎現代化的建築,乾淨平整的月台、電動化的閘口、挑高時尚的大廳,可看出車站距離建成的時間尚未相隔太久,感覺就是為了發展旅遊業而建成的一個車站。大批的人潮往出站口前進,出站口已站滿了拿著各種姓名、旅行社牌子在那等待遊客的接待人員。我與情侶旅伴們在車站外告別後,自尋前往市區的方式,在路途上又遇到一位剛畢業的研究生,她想趁著工作前,來敦煌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今天她也打算去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於是她就變成我今天的旅伴。
到了在網上預訂好的敦煌絲路青旅後,辦理住宿時老闆卻向我微笑了一下,原來是他忘記把之前的促銷價給它取消,導致我在6月底的旅遊旺季還能訂到超便宜23RMB的床位,不過既然老闆都在網上確認,我就瞎摸地用便宜的價格住進四人間,而且入住的當晚,我是青旅唯一的客人,在甘肅的旅館住了兩天,都是一人住一間多人間的奇怪節奏,敦煌更是一人住一間青旅。整頓完後,我立刻去敦煌夜市的街口,與我在車站外認識到的旅伴會合,開始我們倆一天的敦煌行。我們計畫上午先去有中國三大佛教石窟之稱的莫高窟參觀,下午近黃昏時再去鳴沙山月牙泉看日落,晚上再繼續夜市的走走逛逛。
時近十點,莫高窟外已湧現排隊等著參觀的人潮,這天運氣還不錯,等了10分鐘就能進去參觀,聽說十一、五一、春節等熱門節假日可是要排兩三個小時才能進入參觀。莫高窟的參觀方式和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都不一樣,門口的管理人員會一次讓約30人進入,統一由講解員帶隊去指定的石窟參觀,裡面是嚴禁拍照的,而且每個石窟外都有石門上鎖,只有在有講解員把石門打開時才能進入參觀,講解完後講解員又會立刻把石窟的大門鎖上,在保護文物這方面,莫高窟確實做得比中國其他地方好得許多。每位講解員帶領參觀的石窟都是不盡相同,不過會有幾個重點石窟勢必會參觀的,像我們那一天的每位講解員幾乎都會帶到彌勒大佛、釋迦摩尼涅槃的臥佛像這兩個石窟。基於保護文物的基礎,石窟基本上輪流開放的,是否開放的準則是依窟內的二氧化碳濃度來決定,但也有一些石窟是終年不開放的。
跟著講解員腳步,我們瞭解到莫高窟許許多多的歷史。莫高窟始於十六國的前秦,俗稱"千佛洞",樂尊和尚行經敦煌的鳴沙山、三危山時,倏忽見到遠方陽光佛光四射,形似千佛,感召佛恩,便在三危山山下開鑿第一座的石窟。莫高窟發展的黃金期是唐朝,隨著大唐帝國絲路的迅速發展,敦煌成為絲路上東西往來商旅、僧人必經的補給地,商人利用絲路做貿易;僧侶利用絲路傳播佛法,因此很多僧侶路經敦煌時,便會前往莫高窟修養身息,息地禪坐,日子待得較久的僧侶,就會在洞窟裡頭開鑿禪洞,坐窟面壁地禪思,也會在裡頭鑿築佛像、繪畫壁畫等等,莫高窟的發展一直持續的發展至了元朝,期間都有信徒、僧侶感應佛恩修建石窟,但明朝重新修築長城後,長城的最西關為嘉裕關,並在嘉裕關設立機關管轄,重此敦煌被遺漏在關外,逐漸淡忘在世人的腦海中。莫高窟重新映入世人的眼簾,卻是它準備被列強大舉搜刮之時,1900年道士王圓籙發現藏經洞,出土了許多珍貴的經文與畫冊等珍寶,不過他卻不瞭解這些珍寶的真實價值,卻被斯坦因、希伯和等西方探險家以低價購買走,導致這些珍寶如今卻變為各大西方知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讓人不勝唏噓。莫高窟重新映入世人的眼簾,卻是以極度悲慘的方式出現。
莫高窟一共有735石窟,我們大約只參觀了10個左右,就花了一大上午,如果真得想把這石窟仔仔細細地全部參觀完,不知道要耗費多少時間。雖然參觀過的石窟數有限,我們還是能從中學到很多關於石窟的文化特色,石窟內的彩塑雕像融合了中國、鍵陀羅、西域等特色,呈現出難得一見的中西文化交融的風格,也凸顯出當時中西交流的密切;壁畫描繪著佛教內許多的小故事,有佛陀涅槃前的,也有佛陀升天後的,都顯現濃濃的佛教氣息。我最喜歡的壁畫是裡頭的常會有的小插圖"飛天","飛天"依據繪製年代的不同呈現不同風貌,早期呈現濃厚的印度風味,畫匠採用印度常見的"凹凸法"繪製,讓壁畫的立體層次感更加鮮明;中後期開始引入中國水墨畫的風格,呈現飄逸隨意之風格,使"飛天"更有飛天感。
結束莫高窟的參觀,我們回到敦煌市區品嘗敦煌的特色小吃"驢肉黃麵",價格還挺貴的,一份不大碗的驢肉黃麵要價26RMB,吃起來口感也是一般,並無令人驚豔之處,我以為會像我第一次吃到"驢肉火燒"那樣的驚喜感,不過卻是讓人失望。時至約下午四點,我們動身前往鳴沙山,鳴沙山距離市區不遠,坐公車約半小時即可到達,我在張掖遇到的情侶旅伴就打算今天在鳴沙山的沙漠露營,聽起來還蠻新鮮有趣的,不過我要繼續趕路去新疆,因此就沒繼續和他們同行。
鳴沙山是由一片一望無盡的沙漠組成,沙山在狂風怒哄時,會發出巨大的聲響;清風吹拂時,聲音似管弦又似竹,故名"鳴沙山"。進入鳴沙山景區,開始有一大群的駝隊在招呼遊客要不要騎駱駝,因為旅伴從沒騎過駱駝,她就參於了駝隊的行列,而我則在銀川騎過駱駝,這騎駱駝我就興趣不大了,不過我可是很有義氣地,穿著拖鞋在大太陽頂下,跟著駝隊的腳步朝向遠方的沙丘前進。走了約30分鐘,駝隊停在一個高聳的沙丘上,一旁還有步梯能讓人跑到更高的沙丘,去玩滑沙滑下來。我們則是走到一旁沒有人的沙漠區,逕自地享受這沙漠的感覺,看著遠方的沙漠因光線照射量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變化,覺得沙漠之美真得是無窮無盡,更何況沙漠還會因為風的吹拂,隨著時間呈現不同的地貌變化,沙漠的變化真的是時時刻刻。駝隊繼續前往終點站移動,終點站是離月牙泉步行約15分的休憩站,月牙泉被鳴沙山環抱,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遠方的月牙泉是夢幻的、神秘的、深邃的;眼前的月牙泉卻是可愛的、嬌羞的、迷人的。
離黃昏不到兩刻鐘,我們開始往月牙泉旁的大沙丘爬了上去,越爬越高,風就越大,耳邊不時傳來呼呼的風響聲,倏忽能明白為何這叫做"鳴沙山"了,很慶幸我們在日落前爬到沙丘的至高點,坐在沙丘上慢慢欣賞沙漠的日落美景 ,沙漠日落給我有一種意外的幸福感,太陽漸漸隱沒至沙丘中,沙上的顏色隨著日落漸成一片黑,直至最一剎那太陽都還在壑盡全身之力,溫暖著我們。看完日落,我們幸運地搭上最後一班返回市區的公車,車上擠滿了人,一整個處於超載的境界,誰都不想成為落單的那位。回到市區,我們去夜市逛了幾圈吃完晚餐後,我就告別了一天敦煌遊的旅伴。她明天打算前往雅丹魔鬼城去看大西北的荒涼感,我則要繼續踏上前往新疆的路程,自己去探索那未知的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