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開平碉樓單車田野行(下)




結束了錦江里碉樓群的參訪,我們頂著大太陽騎著單車回到了赤崁。女旅伴和我們告別,她要回深圳上班去,我們倆男的則要明天繼續去田野碉樓單車遊。晚上我們去小鎮的主幹道上吃煲仔飯,賣煲仔飯的是一家有點破舊的飯館,不過生意興榮,餐廳滿滿都是人,我在想赤崁是不是越破舊的店,生意越好呢?依據我在赤崁的那幾天觀察,不管賣得東西是什麼,好像真的是越破舊的店,生意會越好,真是個奇妙的小鎮。

煲仔飯有很多種口味能供選擇,如黃鱔魚、燒肉、鴨肉、臘味等,你想得到的粵式口味都能夠和煲仔飯一起做搭配。煲仔飯是用炭爐把砂鍋內的米飯先煮熟,再把食材放入砂鍋和米飯一起慢慢悶熟,是一道需要花費時間製作的料理,而且赤崁這裡依然很傳統的用木材在燒火,砂鍋上鍋時會有一種淡淡的木頭香味,格外地特別新鮮,米飯吸飽食材湯汁的美味,吃起來特別地入味,而且香味四溢。除了煲仔飯,赤崁街巷裡還隱藏了幾家高人氣的粵式糖水店都值得來光顧,我特別喜歡這裡的西米露,一口一口地很順滑,一下子就會把它吃完,忍不住還會有想繼續點下一碗的衝動。

隔天我們起個大早,吃完青旅老闆推薦的高人氣廣東粥後,繼續騎著單車在田野間穿梭,我們第一站是立園,從赤崁騎單車至立園約30分鐘。立園是旅美華僑謝維立於民國25年興建,園內是中國園林與西方建築的兼容並蓄,有六棟別墅和一棟碉樓,其中以"泮立"和"泮文"兩座別墅最為大氣,園主的銅像就立在"泮立"別墅的前頭。別墅的色彩有別於開平地區其他的建築,採用蛋黃色為主體,而且園內的花園也最大限度地在維護,看起來是相當地整齊乾淨,不會像很多開平的碉樓群目前都處於荒廢狀態,隱密在叢林樹叢之間。

往自立村的路上,在遠方就能看見偌大的燈塔碉樓建築,那就是方氏燈塔。方氏燈塔是宅群、強亞兩村的方姓氏族於民國九年興建,樓高五層,三樓以下是值班人員的食宿之地,四樓以上則是眺望所用,是典型的更樓。燈塔建置在村外視野遼闊之地,配有探照燈和警報器,用以通報匪情,保護村莊人民的性命財產。目前方氏燈塔已經隱身在草叢之中,只能在外圍看它整體的形狀,不對外開放參觀,有一條土路能夠從一旁的公路走進去更貼近它,不過燈塔附近都是方氏家族的墓地就是了,去的時候請小心不要打擾到人家安息。




自力村是男旅伴最想要來的一個地方,因為這裡有一個《讓子彈飛》的經典場景,黃二郎從家中頂樓的穹窿閣亭拿著望眼鏡一窺麻匪的場景就是在自力村所拍攝的。自力村由安和里、合安里和永安里三個方姓的自然村組成,村內有9棟碉樓、6座別墅,大多建於20世紀初,是當地出走的海外華僑為了回饋鄉里,保護族人而興建的。村內環境清幽,稻田、水塘、荷花池、草地遍布,與一棟棟拔地而起的碉樓別墅相得應章,東方色彩的村落內卻隱藏著許許多多的西方特色建築,感覺得到東西方文化醇厚的融合色彩。

黃四郎家就在銘石樓,樓頂的穹窿閣亭是銘石樓最大的特色,也是自力村少數開放給遊客參觀內部的碉樓。銘石樓建於1925年,樓高六層,內部現在展示著當時主人方潤家的生活概況以及家具擺設,外觀亦是雄偉壯觀,是自力村最顯眼的建築物。來到銘石樓,小旅伴當然要一飽他追電影的初衷,讓自己重現黃二郎在自家樓頂亭閣一窺麻匪的經典場景,為了幫他重現,可是花費了我一番工夫。自力村內另一個有名的碉樓是雲幻樓,是樓主方文閑於1921年所建造,雲幻樓最大的看點是在樓頂"只談風月"四大字的匾額,以及兩側的對聯:"雲龍風虎,際會常懷,怎奈壯志未酬,只贏得湖海生涯空山歲月;幻影曇花,身世如夢,何妨豪情自放,無負此陽春煙景大塊文章。",這些文字凸顯樓主超脫世俗,只求風雅的特殊情趣。

自力村是我覺得在參觀路線和規劃做得最好的碉樓群,除了銘石樓和雲幻樓開放給遊客參觀內部,並且有詳細的文字簡介介紹樓主生前的生活情形,對於那些沒開放的碉樓,自力村也有錄製紀錄短片在遊客中心循環撥放,推薦一定要來這花點時間看這部紀錄片,這部片有概括性的介紹每一座自力村的碉樓與別墅,讓遊客來這兒不是只有拍拍照,留作紀念,去過一個地方,最重要是了解它的過往今來,不然就白費此行。紀錄片不只有遊客會看,村民也在一旁一起觀看,看到他們家或家人出現在影片中還會開心地微笑起來,是一個相當純樸的小村子。




五月底的開瓶酷暑難耐,十多公里的路程,我們居然停下兩次找了雜貨店喝幾瓶冷飲再上路,好不容易頂著豔陽終於到了三門里。三門里建於明朝年間,是赤崁的關姓氏族的分支遷移過來所建立的小村子,村口有代表村子的大池塘和古榕樹,村民悠閒地在榕樹下打牌或聊天,一副清幽的景象。我們往村子裏頭走,只為找尋開平最古老的碉樓-迎龍樓,迎龍樓建於明朝年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樓高3層,1、2層是明代的古老紅磚砌成,3層為青磚和水泥所修建而成。一眼望去,迎龍樓滿是歷史的滄桑感,斑駁的紅磚與牆上的槍孔,寫滿一段段守護家園免受侵襲的見證,如今從實體的守護轉變為精神上的依託,雖然現在已不再有盜匪,村民依然對其過去充滿感謝。

觀賞完迎龍樓,我們前往離三門里不遠的加拿大村。加拿大村的由來很簡單,因為村子內出走海外的人都跑去加拿大,之後在加拿大發展有成,把錢拿回家鄉蓋碉樓和別墅回饋鄉里,開平附近除了有加拿大村,亦有美國村。加拿大村藏身在田野之中,必須騎著小路穿梭在一大片稻田和樹叢中才能勉強發現其蹤跡,想要到加拿大村內部,還必須下來徒步穿越過一大片的雜草堆才能找尋得到,完全只有徒步游和騎著單車上山下海的我們才能找到的私密景點。進到加拿大村感覺一片荒蕪,村子裡長滿了雜草,感覺似乎已經許久沒人居住,在裏頭閒晃一陣子,就發現一群狗開始在對我們狂吠,原來管理員正在打盹,狗兒們發現有外人進來,因此在狂吠,我們冒著被狗咬的風險在裏頭小心翼翼地參觀。村子內有五座別墅,一座碉樓,我最喜歡的是四豪樓,也是村子內唯一的碉樓,樓頂不同於一般碉樓,而是特殊的羅馬圓柱設計,更加方便地偵查匪情,隱身在田野間的四豪樓,活像個守護塔城堡,保護著村子免受盜匪的攻擊。

沿著草叢內的土路走出加拿大村,又不見村子的蹤影,只留一棟四豪樓屹立不搖地佇立著,告別了加拿大村,也是準備要和開平碉樓說再見的時刻。我很喜歡開平附近村子的氛圍,村民熱心待人,醇厚樸實,尤其是赤崁小鎮更是我的最愛,滿腹歷史滄桑的小鎮,卻隱藏著如此多的驚奇能被挖掘,有機會我一定會再找機會來拜訪這僑鄉的。離開開平,往中國的最南端三亞前進,又是和旅伴說再見的時刻。旅行就是不斷地遇到夥伴,又不斷地和夥伴說再見的概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