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西安櫻花祭大賞-青龍寺篇
春天的西安要看櫻花除了西交大的櫻花大道外,更多的西安市民會選擇市區內的青龍寺。青龍寺建於隋唐年間,屬於密宗寺廟,當時有不少的外國僧人在此求學,尤其是日本僧人,著名的空海大師就在此拜密宗大師惠果為師,學習密宗內涵,回日本後創立真言宗,成為開創"東密"的宗師,因此青龍寺不僅是唐朝佛教文化興盛的代表,更是在日本人心目中的聖寺,日本真言宗的祖師寺。不過青龍寺隨著唐朝的衰敗,也逐漸地沒落,現在我們眼前的青龍寺是在考古原址上興建的新寺,依據當時的布局景觀加以設計建造,重現盛唐青龍寺的勝景。寺廟內也已不在供奉神像,而是改建成博物館的形式,帶領遊客了解青龍寺的歷史興衰。
從西交大去往青龍寺是大家都很熟悉的48路公車,每次基本上都是路過遠眺諾大的寺廟,只知道青龍寺其實並無寺廟的性質,反而比較像是提供給西安市民休閒遊憩踏青的好去所,和西安的興慶公園、大明宮性質雷同,不過這天的青龍寺相當地不同,是正值櫻花祭的青龍寺,其實我們在上一周就有來過青龍寺,不過那天既碰到下雨又遇到櫻花仍舊含苞待放,看到電視上說武漢的櫻花已經大大盛開,真恨不得西安的櫻花也快點追上它們的腳步,因此我們這天又特地在清明連假櫻花祭的前一天來賞櫻花。
櫻花祭的青龍寺相當地熱鬧,外頭佈滿了作生意的小攤販,還打出買商品就免排隊索取入場劵的好康吸引客人,青龍寺的櫻花不像西交大的櫻花是以櫻花大道的面貌呈現,青龍寺是以庭園寺呈現,櫻花錯綜排列,粉紅、粉白、綠白、綠黃色的櫻花散佈在中濱彩萬分,讓人目不轉睛,不過遊客相當地多,要拍一張沒有其他人的照片可是難如登天,不過櫻花樹的密度卻是比西交大高得許多,而且顏色也多了一種:綠黃。我特別喜歡日寺的建築有櫻花的點綴,感覺彷彿回到日本古裝大河劇內的劇情,有點日式的古味散播其中,讓人久久未能忘懷。
櫻花的盛開期並不常,要欣賞百花盛開的景色只能把握短短那幾天,不過要看到櫻雪紛飛的景色在西安可能有點困難,看到遊客對待櫻花樹的方式,就只能搖頭表示,完全沒有顧及到櫻花美景的持續,因此櫻花常會在紛飛前就已散落一地,對於景觀這種公共財的維護,西安這兒真的要加把勁,讓自己享受的同時,也能讓其他人受益到。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西安櫻花祭大賞-西安交通大學篇
來西安當交換學生這麼久,西安交通大學(簡稱西交大)讓我最難忘的,除了永遠都不會通貨膨脹的食堂物價,就是春天的櫻花美景了。西交大有兩條櫻花大道:東櫻花道、西櫻花道,兩條皆長達數百公尺,各蓋在中軸線圖書館的兩旁,非常適合讀書疲憊時,出來欣賞美不勝收的櫻花盛開。校園內的櫻花以粉色為主,白色為輔,櫻花盛開的時刻約在三月底至四月上旬,時間上比中國以櫻花為盛名的武漢大學晚了一點,因為西安的地理位置比武漢偏北的緣故。每年的清明節假期,西交大校園內會舉辦著名的櫻花季,不過主角不是櫻花反而是cosplay,有點在模仿日本高中祭典的感覺,校園內的櫻花季我就沒特地去參觀了,畢竟重點是在櫻花,而非失焦的cosplay。
這天早晨我們特地早起,就是為了來看沒什麼人群的櫻花大道,東、西櫻花大道內的櫻花盛開期並不相同,我推測可能是校園內光線照射角度的關係,我們去的是已經百花齊放的西櫻花大道,清晨的校園空闊無人,天氣也相當得不錯,是個低霧霾的早晨。櫻花道上一眼望去滿是盛開的粉色櫻花,一望無盡,櫻花開得相當地茂密繁盛,因為是清晨校園內無人的緣故,我們可以靜心地慢慢欣賞櫻花的美景,要是也能學學日本人在櫻花下一邊野餐一邊溪賞櫻花該有多好,不過校園內好像沒有這樣的空間,煞費了櫻花的美景。
櫻花道上的櫻花有三種顏色:粉紅、粉白、綠白,三種顏色都給予人不一樣的感受,我特別喜歡粉白的色的櫻花,它沒有像粉紅那麼嬌豔,卻有種獨特的清新花香特質,平凡中卻隱藏著不平凡,讓我意外地特別欣賞。櫻花大道的盡頭就是圖書館外頭的廣場,早晨的校園早已有學生在外頭一邊看著櫻花,一邊看著書,在這種氛圍下看書是種享受,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唯有早起的鳥兒才能享受到櫻花道上一天唯一的寧靜時刻。看完櫻花,我們前往西食堂來吃眾多學生最愛的早餐之一-牛肉餅,我通常都是一次吃兩個牛肉餅再配一瓶牛奶,四塊人民幣就能解決,不愧是經濟實惠的西交大食堂。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漢中油菜花花海
說到中國的油菜花花海,知名的有很多地方,如江西婺源、雲南羅平和青海湖等,而陝西油菜花最出名的地方就是漢中,每年的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是漢中油菜花盛開的日子,吸引眾多的遊客前往漢中來朝聖油菜花花海的模樣。去漢中看油菜花的小旅行,我們交換生之間已經討論很久,只不過都因大家的時間無法談攏而作罷,終於在油菜花花季要結束前,趁著清明假期剛結束的旅遊空檔,我們決定啟程前往漢中,來探尋這似海的油菜花花海。
從西安到漢中有兩種方式能到達,一種是坐火車,另一種是坐班車。去往漢中的火車班次一天就ㄧ至兩班,而且行駛時間相當於班車來得長很多,整體來說不大方便。至於班車則要去西安的城西汽車站搭乘,開往漢中的班車是流水發車,基本上人滿就會發車,不用擔心車子需要等很久才會滿員,去往漢中的乘客非常地多,班車約四個小時就能到達漢中,到達的地點是漢中的新汽車站,還需要轉接駁的公車才能到達市區。至於漢中附近哪裡有油菜花能夠欣賞,則是一馬平川地都是油菜花的花田,漢中附近的城固、洋縣、南鄭、漢台等地則是油菜花花海最為茂盛繁密之地。
這日早晨平時寧靜的宿舍,迎來了繁雜,難得一大群人一起出去兩天的小旅行,以往都是西安周邊的一日遊,這次卻跑到離西安300多公里遠的漢中,只為了看油菜花花海,可真是不辭千里。公車一路上暢行無阻,讓我們順利地從東二環的宿舍抵達西二環的汽車站,很難想像上下班尖峰時刻這段路需要開行多久,好在我們起得早,沒遇上塞車。搭上往漢中的班車後,大家似被瞌睡蟲附身,一上了車就倒頭大睡,殊不知班車可是開在風景著名的西漢高速上頭,班車不斷地穿梭過一個又一個的隧道,道路的兩旁是綿延不絕的陡峭山壁,行駛了約三小時,我們終於穿越過秦嶺,映入眼簾的是道路兩旁的油菜花花海,也代表離漢中不遠了。
抵達漢中後,大家期待的不是油菜花花海,反而是道地的漢中小吃,沒辦法坐了一早上的車,大家肯定餓壞,我們迅速地在車站附近找到了一家小麵店,漢中食物的口味和西安又些不同,我覺得它比較偏向四川的味道,喜歡在裏頭放上許多的花椒,吃起來挺麻的,但又不辣,卻是重鹹的,很像是陝西和四川融合一體的味道,各取其一味的感覺。飽餐過後,就是來漢中的重頭戲要上演的時刻,我們要前往漢中附近的南鄭縣欣賞油菜花花海,公車行駛至漢中郊區,油菜花的花田就不斷地映入我們的眼簾,真的漢中周圍隨便都是一馬平川地油菜花田,一片又一片地無規則排列在偌大的土地上。
我們要去觀賞油菜花的地點是南鄭的小漢山,小漢山其實是漢中周邊的小丘陵,能夠由高至低俯瞰油菜花花田散佈在大地的景色,下了車我們照著指示步行上小漢山,一路上金色花浪徐徐地撫動,田野間的小屋錯綜其中,好一幅田園鄉村的景色。走了約一小時就開始無止盡的上坡路,而且每個坡的坡度都挺陡的,走到了一定的高度後開始可以俯瞰油菜花田,不過時近花季的尾端,油菜花盛開的模樣已沒有網路上照片看到的那麼壯觀,不過大家還是挑了一個不錯的地點拍了幾張俯瞰油菜花的照片,畢竟機會難得。
恰逢遇上了從山上下來的遊客,我們向他們詢問走到山頂還要多久,他們卻表示還要走4小時才會到達,大家聽到當場傻眼,沒想到走了3小時的我們竟然才走步一半的距離,在大家討論後,我們決定放棄攻頂的計畫,去剛才路上的油菜花花田裡拍照好像比較實在。下山的路途,就是瘋狂的拍照時間,漫步在油菜花中,信手來個一張是一種紀錄;嬌首弄姿地擺好姿勢,和花海一同入景,是一種留念。紀錄和留念不斷地穿梭在我們下山的路途中,不知覺地我們已踏上歸途的節奏。
夜晚,我們去往漢江畔欣賞夜景,漢江的夜景和一般大都市相比略顯失色,周圍都是黑壓壓的一片,只有五彩奪目的漢江橋閃爍著吸引遊人的目光,但卻少不了熱鬧,夜晚的漢江廣場聚滿了當地的居民活動著,大媽們跳著廣場舞,年輕人打著羽毛球,一旁還有許多攤商聚集著形成一個小型的夜市,說是漢中夜晚最熱鬧的地方也不為過。
來到一個城市,如果不去它的博物館瞧瞧,了解一下它的前世今生怎麼行,因此我們第二天的行程就是去漢中博物館。漢中博物館即是古漢台,曾是劉邦漢中封漢王時的行官,現已改建成博物館,館內最珍貴的珍藏品是"漢魏堐刻石",弭補了一些史書上的缺陷,校正一些史書的訛傳,對於歷史傳續有其重要性。不過我覺得博物館的整體建築特色是最大的看點,建築本體布置的古色古香,庭園內古樹茂密,池塘流水散佈其中,一幅江南園林的景色。告別了古漢台,也代表漢中之旅即將畫下句點,其實我覺得漢中除了油菜花花海讓我難忘外,這裡的小吃,如麵皮、菜豆腐、梆梆麵,都是來漢中值得一嘗的小吃,下次如果再光臨漢中,一定會再去拜訪這些小吃的。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夜爬華山
錯過許多次的假日,不是遇到天空不賞臉的下起雨,就是遇到交換生的大家遇到期中考,時間一直配合不上來,終於在我要離開西安的前一周末,夜爬華山的周末小旅行順利成行。一行人除了我之前有爬華山的經驗外,大家都對華山挺陌生的,只知道華山是五岳中最難攀爬的,平時也沒有爬山的習慣,只能說我們完全是憑著一股年輕人的青春活力去拼鬥。出發前,大家還興奮地在宿舍前拍了留影照,看大家興奮地模樣可說是躍躍欲試,只可惜我們忘了在回來宿舍的時候再來拍一張合影,讓大家瞧瞧自己變得有多狼狽。
從西安去華山的交通方式有很多種,可以坐班車也能坐火車,我們選擇坐火車。每次到西安的火車站就心裡有些小抱怨,殘破不堪的車站和西安這種二級城市的發展真的很不相匹配,很多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都比西安差得多,不過火車站卻比西安現代許多,西安在這方面真的要多加把勁。到了華山站就有班車或私家車,能直接把遊客接駁至玉泉院,玉泉院是華山步行古道的登山口,步行上山除了可以走古道,亦能走智取華山道(智取華山道是國共內戰時,共產黨為了攻取華山上頭的國民黨堡壘,而開鑿出來的登山便道。),不過夜爬就只開放玉泉院的古道,供遊客攀爬。
我們在玉泉院外的餐廳修整填飽肚子,等到晚上十點才動身啟程爬山,因為如果太早啟程攀爬,可能會在半夜就會到達東峰看日出的地點,而且山頂上風大又氣溫低,太早到達峰頂肯定很不好受,我還記得我上次攀爬華山就是在東峰上露宿街頭,可不好受極了,我可不想要讓歷史再重複的撰寫一次。這天恰逢是周六,吸引了許多當地的大學生也來準備夜爬華山,看來大家都是精打細算的學生族群,知道山頂上頭的住宿很貴,夜爬是最經濟實惠遊玩華山的方式,尤其是每年的四月至九月,晚上天氣還屬涼爽,而且夜爬也不比較不會感覺到華山的陡峻,心理上的負擔沒有那麼重。因為要爬山的人實在是太多,不僅買票要排一次長長人龍的隊伍,剪票也要在排一次,光是從入口要進去景區就花了近一小時,人潮完全超乎我的預期。
爬山的隊伍就像馬拉松起跑時,大夥瘋狂地一起從起跑線出發的場景,剛開始的山路是緩緩的石板路,不過走到了"五里關"路就從石板路變成蔓延千里的階梯,階梯的角度也越變越陡峭,超過45度的都是稀鬆平常,讓人開始體會到華山的險峻,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千尺幢",陡峻程度堪稱華山內第一,而且走道相當地狹窄,只容一人通過,通過時一定要邊拉住一旁的鐵鍊一邊雙手並用地緩慢往上爬,模樣十足狼狽。我們上山的速度比想像中來得快,約莫不到凌晨一點就到了北峰,上到北峰就代表已經走了2/3的路程。北峰這最有趣的莫過於"天梯",走起來一點都不可怕,一旁有鐵鍊可以扶著匍匐前進,就像攀岩一般,一下就上到頂端了。
一路上陸續經過蒼龍嶺、飛龍嶺、五雲峰,過了金索關就能到達中峰,也代表離東峰不遠了,只剩步行約十多分鐘的路程,中峰到東峰的路上又會經過另一個有趣的設施"雲梯",相對於"天梯",我更喜歡"雲梯",不僅需要攀爬的距離較高較遠,坡度也是近似垂直的90度,其實只要掌握身體的重心貼著牆面,緩慢往上爬,是很輕鬆容易的。當我們到達東峰時,是約凌晨三點半,離日出還約有兩個小時,不過卻已聚集許多打地鋪等候的遊客了,看來大家也是辛苦半夜爬上來的。忍受低溫寒風吹拂,我們也簡單地打著地舖互相取暖,稍作休息,等待日出的到來,卻是這段登山行最難熬的時刻,因為實在是太冷了,我們身上的衣物根本帶得不夠暖和,沒想到我第二次來爬華山,到頭來又是和上次一樣落得露宿街頭的局面。而且我竟然只顧著爬山,忘了拍登山時的照片,讓我們確實是夜排上去的,卻沒夜晚的照片,真是些許地遺憾。
華山的日出是太陽突然出現在雲霧中的日出,而非我原以為是出現在山與山間隙中的那種日出,不過也圓了我上次來華山沒看到日出的遺憾,這次真的是確確實實有看到日出。東峰觀日亭旁就是知名的"鷂子翻山",需要攀爬在近似垂直的山壁上,山壁的立足點也都不大,爬起來如履薄冰,深怕一個不小心就跌入萬丈深淵,是一個頗為刺激的活動,不過這個娛樂項目我上次就有玩過,這次就沒再嘗試。我們一路走過東峰、南峰、西峰,最後回到了北峰,感覺得出來大家一夜不睡,臉上都略顯疲態,不過我們還是鼓起精神把北峰到玉泉院的這段下山路一步一腳印地走過,往下爬時才知道自己昨晚不知不覺地爬在如此陡的坡上,要是白天看到那麼陡的坡要爬,腳都先軟了也說不定。我們順利在下午三點多到了玉泉院,這裡是起點亦是終點,上了回西安的班車,大家立刻睡成不省人事的狀態,回到宿舍也是看到床就想躺下一覺到天明,可見得體力耗損如此嚴重,也為這次的夜爬華山小旅行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大家都挑戰了自己的體力極限,沒有團隊的堅持陪伴,這段路走起來不會如此地回味無窮。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來去武當山找尋張三豐的足跡(下)
這天是我們來武當山的大日子,雖然我們尚未從前兩天攀爬華山的疲憊中恢復回來,不過依舊是要進行在武當山進行攻頂的任務。我們順著登山的步道一路往前行,一開始的步道相當地平緩,走不久就能遠眺南岩宮殿,南岩宮殿建築在山堐、峭壁、山壁等險境上,凸顯工匠的絕頂技藝,宮殿建築不依照傳統的中軸線對稱原則,採因地至宜,與環境融為一體,是武當山自然與人文景觀最相得益彰之處。主殿稱為太乙真慶宮,據傳是真武大帝得道升天之處,採用石砌成仿木式的建築,而且整座建築是蓋在懸涯之上,可想而知建造工藝有多麼的困難。
南岩宮中最享譽盛名的莫過於龍頭香,龍頭香是一座伸出懸涯的石雕,石雕上頭擺放了一個香爐,據說龍頭香建造的位置就正好對著武當山頂峰-天柱峰上金殿的位置。從前,眾多信徒為了表示自己的虔誠,會冒險爬到龍頭香去插香祭拜,墜涯者可謂不計其數,不禁好奇古人對於信仰的虔誠是有多麼地瘋狂,因此為了保護信眾的安全,現在在龍頭香前已用護攬圍住,禁止信徒冒險進入祭拜了。龍頭香旁你會看到許多用石砌成的小宮殿,裏頭恭奉著許多以塵土積灰的神像,看的出來是相當有歷史的痕跡,亦有許多山洞寫滿了古人的書法大字,氣勢足以橫掃千軍,力透紙背。
從這開始步道就開始變得陡峭了,路上的店家也開始恐嚇遊客"這裡是最後一處補給站"或"越上去東西又貴"的字眼,不過這是登山景區大媽們慣用的伎倆,我們早已經見怪不怪了,攀爬過許多階梯後,我們到達了朝天宮,這裡真得是攻頂的最後一個補給站,許多遊客都在這歇會停下來補充體力,我們也在這休息了一會,畢竟尚未從前兩天的華山行中把體力恢復過來,同時這裡也是登山叉路的起點,右邊是明登山道,左邊則是清登山道,我們選擇了明登山道攀爬攻頂,後來我們才發現清登山道比明登山道要平緩好爬的許多,如果想要輕鬆攻頂的朋友,請記得要選擇清登山道,不要像我們一樣傻傻的選擇了明登山道。
明登山道相當地艱辛難攀爬,階梯角度基本都50度起跳,而且相當狹窄,步道上只能允許一人通行,當遇到前頭是體力不佳的遊客時,後頭就容易地大排長龍,也導致上山的人龍拉得相當地長,依序經過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最後到達朝聖門,就是登山步道的盡頭,也就代表離頂峰-金頂不遠了,進入朝聖門後會先見到大岳太和宮,宮殿建造在武當山的最高峰天柱峰山上,雄偉浩瀚,是一座隱身在雲霧海之間的宮殿,也佩服當時工匠們的艱辛,從山腳下一步一腳印緩慢地把建築原料運送至山頂,凸顯統治者為了鞏固政權的好大喜功。
大岳太和宮的頂端就是金殿,金殿依其名,屋簷是用純金打造的,每逢雷雨時節便會出現"雷火煉殿"的奇景。金殿旁滿滿都是遊客,大家都對這金殿十分地好奇,紛紛搶佔最佳位置留影紀念,不過相對於金殿,我更喜歡從頂端俯瞰遠方的雲海,山脈隱沒在雲海中,虛無飄渺地道盡道家追尋著仙境,仙境就是與自然融為一體,以超世的心態來看待這繁華世界。遠眺完無限美景後,我們這次選擇走清登山道下山,速度明顯快上許多,步道不僅寬敞許多,一路狂衝下山也是沒問題,真後悔我們剛才沒有走清登山道上山,回到了朝天宮,看著往明登山道方向去的遊客,心裡頭就替他們捏一把冷汗,希望他們的體力能順利讓他們到達金殿。我們加快下山的步伐,回到了烏鴉嶺來去收拾行李,順便簡單地盥洗一下,這也是我們要和武當山告別的時刻,我們要先去十偃乘坐晚上的火車前晚武漢,五一假期在武漢度過是個不錯的選擇,很難想像五一假期的武當山是多麼人山人海,因為連房價都能漲三倍,人潮勢必兇猛。
來去武當山找尋張三豐的足跡(上)
2014.04.28是旅程啟程的日子,我和交換生的旅伴一起從西安踏出了這步,他們將陪伴我起頭的半個月,之後我就要孤身一人的流浪之旅了。晨曦靄靄,我們便出發前往西安火車站,火車站依舊破舊不堪,周圍也是車水馬龍,發往武當山的火車是一部難得有很多空位子的火車,讓前一天剛爬完華山,疲憊不堪的我們,能在火車上舒服地休息一天。在火車上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拿出平板看書、看影片或玩遊戲,偶而泡碗泡麵或吃點零嘴,不時又有乘務員拿出夜市叫賣的功夫,販賣著商品,與乘客套感情話家常,火車顯得熱鬧非凡。火車緩緩駛進武當山火車站,武當山鎮是武當山山腳下的一個小鎮,小鎮雖小卻人聲鼎沸,街上盡是餐廳、酒店、特殊商品店,可以看出是一個觀光發展起來的小鎮,而且公車都挺新穎的,報站也都有英文解說,在中國的小鎮實屬難得,看來肯定有許多老外慕名而來。
翌日早晨,我們來到小鎮旁的玉虛宮,玉虛宮全名為"玄天玉虛宮",相傳是真武大帝得道升天後被玉皇大帝封為"玉虛其師"而得其名,同時玉虛宮也是武當山古建築群中規模最雄偉巨大的一座建築,經過歷代的戰亂焚毀與破壞,建築物基本上都以翻新修整過,只留下雲堂、碑亭、山門等遺跡供後人追憶曾經的輝煌模樣,這裡除了是一個道教的寺廟,也變成了當地居民的休閒踏青的好去所,廣場上能看到許多揮灑汗水努力修練武功的好漢,練著內家拳,雙手隱約畫出太極的輪廓,好一幅武林英雄齊聚的場合,而且練功的人還參雜了許多的老外,他們都是附近武術學校的學生,看來武當太極拳的名聲果真聲名遠播,讓我想起之前去少林寺也是有看到國際武術學校,也聚集了許多學習少林拳法的老外,"北尊少林,南崇武當"可真是聲名遠播、名符其實。
欣賞完眾多英雄好漢的武功修練,我們離開小鎮,正式地上到武當山去,我們住在烏鴉嶺,山上的住宿基本上都集中在這一區,各種等級的旅館在上頭都找得到,但食物的物價都挺貴就是了,不過我們早就在山下準備好糧食了,一點都不需要被高物價震懾到。辦理入住手續後,我們前往太子坡,太子坡位於武當山的山腰處,是武當山景區內區間車的轉運站,去往山腳售票處、纜車索道或終點烏鴉嶺都需在這裡轉車。這裡的古建築群是依照真武大帝修練的故事精心設計的,古代的工匠巧妙地利用山勢地形,在近60度的陡坡上營建復真觀,讓人不禁為之驚嘆工匠的巧奪天工。
走進復真觀的山門,就會見到石板路依山勢起伏在兩旁建有紅色圍牆,上頭配以綠色琉璃瓦頂,如兩條巨龍在山林中盤旋,彰顯皇家的貴氣,這便是曲徑通幽的九曲黃河牆。(明朝朱棣統一中國,平定動亂即位後大興土木,"北修故宮,南修武當",修武當主要是酬謝神靈,鞏固政權,更奉真武大帝為皇室保護神,一時武當山變成道教鼎盛的中心,更是皇室的家廟。)
復真觀依照中軸線依序為龍虎殿、大殿、太子殿,龍虎殿前有一座明朝流傳至今的祭壇,專門為祭神而設立的高台,是整座武當山內保存最完整的祭壇,殿裡頭整供奉著青龍、白虎的神像,肅穆而莊嚴;大殿則是供奉真武大帝和金童玉女的神像,歷史600多年的彩繪木雕神像,神韻猶存,迄今能保存相當地完好;太子殿是太子坡建築在最高點的建築物,主要是描繪少年真武刻苦耐勞讀書的場景,殿內有一座少年真武的銅像供遊子膜拜,以求學業進步,金榜題名,從太子殿看太子坡的視野也是最佳的,能俯瞰所有的古建築群,綠琉璃瓦的屋簷為太子坡添上了皇家的貴氣,卻不失端莊,整個古建築群與自然巧妙融為一體,尤其以五雲樓最為特殊,五雲樓最有名的就是"一柱十二樑",在一根主柱上,有十二根樑坊穿鑿其中,因地制宜,巧妙地配合地勢開鑿,不破壞山體本身,讓人不禁佩服工匠的匠心獨到。
逍遙谷是個靜謐恬靜的山谷,是我們離開太子坡的下一站,寧靜的湖面沉澱了過往許多風塵事,讓許多世俗中人能看破紅塵來到此隱蔽山林,聆聽遠處的涓涓泉水聲,無事練個太極拳法,逍遙地度過餘生,此處也是許多電視劇、電影的取景地,是來武當山體驗大自然溪澗之美的好去所。如果來拜訪逍遙谷的時間正確,還有機會看到太極拳法的表演,可惜我們沒福氣遇上表演,煞為可惜。
紫霄宮是我們這天拜訪的最後一個景點,採三進院落的格局建造,中軸線依序為龍虎殿、大殿、父母殿,格局和復真觀雷同,不過紫霄宮的規模比復真觀大得許多,大殿前還有一個諾大的廣場,是道士們練功夫、辦祭典的地點,在這兒也能看到道士們偶而揮灑拳法,耍耍劍法,著實有來到小說"武當派"的感覺,大殿中供俸的依然是真武大帝與金童玉女,不過真武大帝的神像是明代流傳至今的泥塑神像,風格和復真觀看到又些許不同,相當的特別。紫霄宮的屋瓦依舊採用皇家習俗的琉璃瓦,亦是當初朱棣"北修故宮,南修武當"所產生的古建築群,相當地宏偉壯觀,只可惜紫霄宮內最高的制高點-父母殿,是看不到三進院落的格局建築,要看整體建築群,只能從烏鴉嶺去往南岩的路上才有機會一窺。
訂閱:
文章 (Atom)